当前位置:首页 > 常用文档 > 演讲稿 > 正文
 

[2016年5月读书报告]沧桑十年读书报告

发布时间:2019-08-14 11:06:39 影响了:

  《2016年5月读书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2016年5月读书报告

回族社会历史调查读书心得——以《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为例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的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云南省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大省,其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在丛刊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又因回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所以《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在云南省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大多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的材料,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有不准确和不全面之处,但对于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方法的学习以及云南回族社会历史研究依然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共分为五册,其中第一册调查范围较为广泛,内容较为充实,对于学习和研究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方法以及云南回族社会历史发展脉络有很大帮助。

通过阅读《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一)》可以了解到,其中包含了三个部分,(一)对昆明、永建、寻甸、保山、玉溪等地农村和城市的回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主要调查这些地区的地域概况、民族来源、经济生产情况、文化习俗、民族关系等内容。(二)赛典赤·赡思丁相关史料三件。包括赛典赤后裔、云南省著名回族学者马注的《赡思丁公茔碑总序》、《咸阳王抚滇绩》和《赛典赤及其祖上儿孙历任官职》三篇作品。(三)杜文秀起义的历史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历史调查主要以口述史料为依据,起义史料收集包括与起义相关的碑刻、范文写作诗文、官方文牒以及学者的遗稿。本文主要针对第一部分进行阅读和学习,希望对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方法和云南回族社会历史的研究有所启迪。

在阅读本书后在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方面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在对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历史调查时,首先要调查该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以及气候条件,这对于该民族起源、聚集与发展情况的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以后的调查打下基础。调查的重点应放在经济生产情况上,对于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生产情况调查主要关注不同时期土地数量变化、生产关系变化、农作物种类以及居民所从事的其他产业;对于城市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生产情况主要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居民在城市的空间分布、所从事的行业变化。因为经济生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民族社会历史更为直观清晰。另外文化习俗是彰显民族特殊性的载体,还要调查该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主要通过文字、宗教信仰、饮食、民族节日、婚丧礼仪等方面进行调查。一个地区的民族关系对该地区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影响也很重要,所以也要注重该地民族关系的调查,这主要从不同时期该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争斗与交流等方面入手。

并且在对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时在主要利用官方正史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利用口述史料、碑刻、家谱等资料。

阅读本书的另一重大获就是对云南回族的来源、聚居形态与分布、经济生产情况,文化习俗等方面有了更为详实的认识。

在云南回族的来源方面,云南各地的回族来源大都是外地迁入,思想汇报专题回族大批进入云南始于元代,回回人随忽必烈征云南,战争胜利后被分配至云南各地戍守屯田,与汉民族和当地各民族逐渐融合形成回族。明、清时期又有大批回族人因为战争、移民、经商等因素进入云南。

从云南回族的聚居形态与分布方面来看,云南各地的回族大都聚居于山间平坝和交通沿线,以滇南沙甸地区的回族聚居村为例,沙甸紧邻鸡街镇,“鸡街这一个小地方,不仅是个碧石铁路上的一个中心点,而且是开远、蒙自、建水、个旧四县的中心地。”[1]是一个地[1]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云南省编辑组编:《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页

方的交通枢纽,还是一个“十余里的一个平坝,阡陌相连。”[2]地势平坦,利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地点。这与云南回族先民元朝时随忽必烈征云南还有明、清初期作回族人随军征云南,胜利后优先选择生产生活地点以及后被分发云南各地戍守屯田有很大关系,并且这也造就了云南回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在农村地区形成回族聚居村落,例如巍山县小围埂村、呈贡区回回营村。在城市地区形成回族聚居的街道,例如昆明市区的金牛街和顺城街。

在经济生产方面,云南回族人民有经商的传统。不管是农村还是在城市,回族人民大都以经营商业为主,农业为辅。其中马帮经济是云南回族特有的经济生产方式。马帮经济源于清末,盛于民国,云南回族人民凭借其勇敢、坚毅的民族精神,开辟了一条条通往国内各地连接东南亚各国的商路,为繁荣本民族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翻阅《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一)》各地都有关于马帮经济活动的记载,范文TOP100可能这和清末民初,土地兼并严重不无关系,农村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剥削严重,仅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生活需求加之云南地处边境省份,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不便只能依靠牛运马驮来转运物资,最终造就了云南回族马帮经济。

从文化习俗的角度看,因为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以其文化习俗受伊斯兰教影响很大。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当是回族的饮食习俗,在肉食上回族以牛羊鸡肉为主,忌食猪、马、骡、驴以及猛兽之肉;也忌食非经伊斯兰教阿訇宰过自死的动物,忌食一切动物的血液,忌食酒、吸烟;粮食方面同其他民族一样,以大米和面食为主。禁食猪肉是回族穆斯林饮食方面的显著特点,它源于伊斯兰教规。《古兰经》中曾多次提到禁食猪肉,说它是“污秽”、“不吉之物”。在伊斯兰教看来:猪在畜类中是最污浊的。“其性惟贪,其气极浊,其心更迷,其食为秽食,故其肉质,无补而多害,且其乐于卑污、锯牙、好攫、啮生肉、愈壮愈隋......。”[3]当然,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来考证:阿拉伯沙漠地区不适宜猪的生长,因此,在伊斯兰教没有产生之前阿拉伯人就已形成了不食猪肉的习俗后来这一习俗被引进《古兰经》,并成为了伊斯兰教的禁条,中国的回族群众因信仰伊斯兰教而遵守这一禁条,一些回族老人不仅不食猪肉、猪油,而且从心理意识上惧狠猪,不愿见到、听到猪。随着历史的发展加之经济、政治等原因,禁食猪肉成为回族穆斯林生活习俗的一个主要内容,并逐渐成为回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标志之一。另外在婚姻习俗方面回族也有其特殊性,回族婚姻必限于同教者,若与异教人结婚,必先使对方信奉回教而后可。交于其他地方的回族,云南回族教内通婚的习俗一直保存的比较完整。

翻阅《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一)》还发现云南各地回族的伊斯兰信仰非常虔诚,各种与教门有关的习俗也保存的比较完整,想必这与云南回族特别重视宗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云南回族的教育以经堂教育为主,经堂教育是指在清真寺内由阿訇招收一定数量学生,传习伊斯兰教经典,培养宗教职业者的教育。它是公元十六世纪明朝后期由陕西胡登洲阿訇开创的,后来逐步推广全国,清代以后在云南逐步展开。在云南省著名伊斯兰教经师马德新及其弟子马联元和众门徒的努力下,云南回族经堂教育迅速发展盛极一时,并逐渐形成具有云南特点的经堂教育“云南学派”。时至民国,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各种新式教育应运而生,云南也出现了回族的新式教育。如:沙甸的鱼峰小学、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中阿学校、养正学校、鱼峰中学;昆明的明德小学、明德中学。并且还外派留学生去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伊斯兰国家学习深造。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云南出现了更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中阿学校和伊斯兰教经学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宗教学校只重视宗教教育而忽略普通教育的问题,使云南回族人民的宗教知识和文化知识水平都有所提高,为云南回族人民[2]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云南省编辑组编:《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页。

[3]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云南省编辑组编:《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95页。

保存自己的文化习俗,坚定宗教信仰奠定了基础。

除了上述对云南回族历史的情况的认识外,在阅读《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一)》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和思考。其一就是在每个地区的调查报告中尤其是农村地区,都涉及到了回族妇女的问题。在解放之前,回族妇女的宗教和社会地位比较低不能与男子平等,并且视妇女参加劳动为一种有违教规、有违信仰的行为,但从另一方面说在云南的回族农村中,马帮经济在经济生产方式中占有很大比重,村中男子多外出做生意、赶牛马、走边疆,家里的一切事务几乎都要靠留守的妇女来操持,可以说明妇女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显然这与社会地位不成正比。所以云南回族妇女社会地位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其二,在该历史调查报告中对云南各地著名清真寺建筑的调查不足,只是调查了昆明市区的清真寺建筑,是有一些缺憾的。建筑是承载一个民

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清真寺建筑可以说承载了当地的回族文化。中国的清真寺建筑和伊斯兰教一样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全国有名的清真古寺,如:北京牛街清真寺、济宁清真东大寺都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只是在内部装饰上按照伊斯兰教教义规定进行,主要利用几何图案、花草、阿文古兰经经文装饰,忌用鸟兽图案。这也为我们以后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提供了一个思路,在对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时也要注意对当地附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进行调查研究。

总之,通过对《云南回族社会历史调查(一)》的阅读和学习,我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发,相信以后在做相关问题研究时会对自己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回族、云南、调查、历史、社会、民族、少数民族、一个等方面,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相关热词搜索:报告 读书 25届读书活动2018年5月10日答案 2015年8月12日第43届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0 版权所有 人事培训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14009742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