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用文档 > 合同范文 > 正文
 

高二教学工作总结_高二哲学教学总结

发布时间:2019-08-14 10:08:48 影响了:

  《高二哲学教学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篇一:高二哲学原理归纳

《生活与哲学》原理归纳

1、自然界客观性: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客观的。

【方法论】: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服从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与方法论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要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

(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与方法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5、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与方法论: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范文写作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要重视正确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来自:WWw.fwwang.cn :高二哲学教学总结)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内容】 :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思想汇报专题离开这一特定的过程,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们要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真理。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质量是一个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联系观

1【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①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

联系。

3【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原理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

【方法论】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范文TOP100【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

(1)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3)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4)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发展的普遍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原理

【原理内容】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站在事物前进性、上升性的立场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3、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方法论】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状态)

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原理内容】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要坚持适度原则。

(三)矛盾观

1、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既要善于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概括矛盾的 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分析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

【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忽视支流。

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2.原理内容:

(1)区别:两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2)联系: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3.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四)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

【原理内容】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2、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内容】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⑵辩证法对每一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⑶辨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方法论】(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2)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四、【历史唯物主义】

篇二:高二哲学教学心得

高二哲学教学心得 我任教哲学这一学期以来,发现很多同学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反应出如下几种表现:1.哲学课好学好听,但过后做题时就是一片茫然;2.哲学课自我感觉学得不错,但在做题时就是不知道该用什么哲学原理来解题;3.在做哲学题的选择题时,觉得至少有两个或三个选项好像都有点类似,不知道倒底该选哪一个,结果选了一个自认为很对的却不对;4.在解答主观题时读了题之后大脑中是一片茫茫然,不知道该用什么哲理来解答,不晓得怎么来把相应的原理找出来。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经过反复地研究,实践,总结出以下一些解决办法。首先要学生熟悉课本。万丈高楼从地起,课本是基础,不熟悉课本一切都是空谈。课本的熟悉也有一个量化标准:能够把每一课时的内容归纳成知识点,能有条理地把该课时的知识梳理出来。最低的要达到能够说出一条哲学原理,而后面与之相应的方法论也能写出来;其次是能懂得该哲理的寓意,结合书上的例子弄懂该哲理,为何会得出该方法论;最高要求要达到不但能弄懂哲理的寓意,为什么会得出该方法论,而且还要能做到举一返三,由书上的材料得到启发,这种哲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考,并能列举出相应的例子,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其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讲练结合,只讲不练是不行的。讲一千,道一万,不如让学生练一遍,要注重学生的练习,这也应作为一个重点,学生做的题一定要精讲,通过评讲练习题既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即实际运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就是为了能用于实践,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过手练习。否则就会陷入纸上谈兵,不懂得运用,学生的运用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一定要注重练习,做到讲练结合,这对学生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就如何教学生看书与做题这两方面来谈我的心得,怎样指导学生怎样看书与解题。

一:如何指导学生看书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教会学生看书。指导学生如何看书:说到看书,这也要讲究一个方法问题,很多学生的反应是他都把书看了几遍了,你问他某个知识点,他能很熟练地说出来,但一落实到做题考该知识点时他就不知所云了,说读书就是简单地看,那就用不着老师了,只要会查字典的人都会看书识字,我们老师的职责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看书,看了书之后能明白一些道理,能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题,能灵活运用。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哲学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是:基本事实-----基本结论------基本运用。就是从基本事实引出基本结论即从大量事实中筛选基本事实而且是学行熟悉的,再对基本结论分析即分析基本概念,最后从基本结论到基本运用。也就是先举大量的事实来引出理论,以便于学生理解,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论证其正确性,让学生懂得,理解了再来得出与之相应的结论以及怎样运用。这就是哲学教材的编写思路。其中的大体框架就是:事实作引子,引出结论,再分析,再论证,再讲如何运用。而其中的大量的材料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是帮助学生理解的辅助性材料,要求我们学生掌握的内容就是一个结论以及如何运用罢了。其次,指导学生如何看书。学生看书大部份人是把书浏览一遍了事,或者是浏览几遍,就算把书看了,没去多想过;而有很多人看书是看到看到就走神了,或者在打瞌睡,或者是在神游,从而导致学生的感觉是时间花了不少,就是没效果。而老师则认为给了时间给学生看书就对了,你自己不专心看是你自己的事,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是缺乏自觉性的,自制能力是很弱的,我们应加强监控,

同时要加强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看书,学生是想看书,想学好的,只是不懂得方法,所以才会导致以上的各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在要求学生看书的时候,一边要提出适当的要求,一边要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看书。如在要求学生看书前先把该课时的主体内容讲一遍,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提出要求,要求学生在书上找出相应的知识点,讲课时再详细阐述该知识点,并辅以适当的生动的学生易懂的事例,再接合书上相应的材料,要让学生明白书上的知识点与材料的关系。最后就是涉及到实际运用的问题了,要把该知识点扩散开来,让学生知道与材料类似的事例都属于该知识点,能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看书的习惯,才能让学生懂得看书,如何看书,而不致于浪费时间。

(二).要让学生弄懂每一个概念。对于高中这种能力培养型的教学,考概念的背诵的可能性不大,但也同样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来考概念。如“物质”这个概念,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其中“客观实在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物质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但同时它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这种“客观存在”就有一定的抽象性,就要求学生把它弄懂,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世上万事万物的共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共性,然后举一些例子如石头,桌子,人,书,空气,我们的活动等等,这些事物的共性是什么?就是个“客观实在”,而且是不以我们个人的主观好恶为转移,这种“客观实在性”就是从这些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东西。那么总括起来物质就是我们人类能够看得见,感觉得到的事物。弄懂了这一概念以后,就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出我们现实中能看得见,感觉得到的东西包括我们的一切实践活动是否是物质,。

(三).能够把相关的概念区分开来。比如“物质”与“意识”这两个概念。弄懂了物质概念之后,要知道与之相对应的意识是指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是主观的东西,物质是客观的实在的东西,能够在做题与实践的现实中区分出什么是主观的,什么是客观的。“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的东西;人们的思想则是主观的东西,如理论,观点,法规条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工程设计方案等”。

(四).要求学生能通过学习达到通过学习一些概念得出与之相应的方法论。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通过学习来认识世界然后来改造世界,那么我们学了相应的理论,就应得出与之相应的改造世界的办法即方法论(当然这一步是高要求,也只能是在复习时才能这样要求成绩好的,让其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学习,而不再是一般的死记硬背了)。如通过学习物质与意识概念,就应知道我们所接触的世界是客观的,是物质的,具有物质性,而我们就是要改造这个物质世界,而我们改造这个世界的行动又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是经过人的大脑活动来指挥的也就是通过意识来指导我们的物质性的活动,即意识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性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性的东西从而使之发生具体的物质的形变这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们的实践活动就是一种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有歪曲与正确之分,歪曲的意识指挥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已有很多的历史事实为证,那么与之相反的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而且是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行,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事实也因为种种原因有可能要发生变化,以此为基本理论,我们学了第一课就应树立一种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因而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从实际出发。

(五).要求学生重视书上理论的相关的材料,学会能灵活地运用这些材料,能做到举一反三。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运用这些材料对于相关理论的材料,要有深刻的印象,能做个归类,归纳出类似的例子,今后一看到类似的材料,就要想到与之相关的哲学原理。比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根据物质与意识的概念与关系,今后我们一看到类似的材料如:某一事实让某人或某一机构(或政党)得出了某种认识,通过这种认识来指导实践,实践得到了某种结果。我们就应首先想到:某一事实就是物质;而某种认识则是意识;通过这种认识来指导实践则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体现;再来看这种“某种结果”如果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则是成功的,说明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与之相反则说明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与之相应就应得出我们应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意识,使主观符合客观。

二:如何指导学生做题以期达到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准确解题 “一个平庸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而一个好教师则是教学生发现真理”,在解题时,我将之改成是“庸师告诉学生答案,良师是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找出答案”。我们教师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地仅仅将现成的结果告诉学生,而不教会或不会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找结果,则是不负责或无能的体现。我们教学过程中在讲解题时,要尽力教会学生自己如何做题,要达到能够举一反三的效果,让学生通过听讲解一个题之后,能在今后遇到类似题时能自己想法去解,而不会感到为难,这就讲究一个方法问题了。下面我就我所总结的一些解题方法细述如下:政治试题分客观性试题与主观性试题两大类型,客观题是保持中等型的,而主观题则是拉差距的。而客观题又是最易得分的但同是也是最易失分的一类题,主观题则是综合能力的检测,所以政治要想得高分,客观题须引起高度重视才行,因为客观题得分易,你易别人也易,所以要尽量得高分才行,而主观题则是体现能力型的,得分不易,但也更能体现出差距,体现能力,一般人是不易得高分的,基本上就是得个平均分,所以首先要把客观题做好,尽量得高分。但主观题也不可轻视,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尽量与别人体现出差距,因为高考就是一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选拔性考试。那么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最高分,不让学生在做题时不在不必要的细节上浪费时间呢?下面我从如何解客观题与主观题两个大的版块来讲解。

(一) 如何解客观题。客观题因为量多,所以大部分是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检测,还有的就是一些能力的考查,比例不大。所以首先必须熟悉课本,熟悉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必须过关,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方法,否则一切都是水中花,镜中月----可望而不可及。由于客观题的种类繁多,我仅归纳为以下几类介绍相应的方法如下,还有不足之处另待高明指点是幸!第一步是认真仔细读题,细心审题,注意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要认真研读题干,把握好题干的主体意思,同时不放弃一些关键性的词句,如有的题前面写了一长串的语句,让你读得都已有点不耐烦了,结果最后来一句“请选出与上述意思?不符?的选项”等类似的语句,结果有的人没耐心看下去,自以为已读懂了,就很轻易地选出了答案;有的选项是要求选联系或区别项,那么就要注意区分联系与区别之间的差异之所在了;有的试题是要求选相同或区别项,这就要求注意区分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有的题是只要求根据一些关键词句就可直接选出答案的如有的原理就有一定的选择区分判别标准,要求学生常握,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矛盾主次方面与主次矛盾这两个原理的选择中,只要出现有“重点”,“关键”

等这类词时,就直接选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如出现关于判断一件事的是非利弊得失关于性质等方面的,就应选矛盾主次方面。还有与之相应的一些成语,歇后语,俗语也要求能记得并能很好地与之相对应。第二步才谈得上分类来解题。1.基础知识如概念的检测:如一道关于物质意识概念的考查题如下: 以下选项都属于意识范畴的是( ) A.石头,书 B.人 大脑 C.心得体会 命令 D.心 想法解法:根据我们所学的物质与意识的概念,我们应对物质与意识有一个明显的区分方法就是:凡是要经过大脑(心理)活动后才能出现的东西就是意识范畴否则就是物质。本题不明考概念的背诵,但更胜于简单的背,而且还考了对两个概念的理解与比较。解析:A选项中的“石头”是不需要经过大脑或心理活动就客观地存在着的,这不容置疑地是物质;“书”容易让人误解成是书的内容是要经过人的大脑,而这儿则只仅仅是说“书”的这种客观形式,而不是说内容,这种形式应是客观的,是物质;B选项中的“人”属物质,能理解,“大脑”则易被人误解为大脑活动,这儿仅仅只代表大脑这种物质的器官而已,应属物质;而C选项中的“心得体会”与“命令”则都是要经过大脑活动才会产生的,而不可能不经过人脑活动就客观存在了,所以应是所要求的答案;D选项中的“想法”属于意识,而“心”则仅仅是指这种物质器官,容易让人误解。这要求细心。2.常识性试题。有的试题的选项中,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这就需要同学自己博闻强识,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有一道题列举一大段材料,说我国航天事业在全球不断出现事故的情况下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仍在按计划进行,这就是说明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失败与成功可相互转化,而其中有一个选项是“我国的航天技术已超过了美国”这就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3.比较型归纳型试题。要求学生弄懂所要比较的对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来,这需要一些基本的概念的熟悉。比如规律与规则二者之间的比较,就须弄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求学生董得规律是客观的,而规则是主观的,规律不可改,规则就可改,是人为的,规则必须符合规则。4.理解型试题。要考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能不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理解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能把握好题干的侧重点之所在。如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因其表面有一层“蜡晶体”使其它物质离子不能附着。问题是:荷叶的“蜡晶体”使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说明什么。这就要求弄清问题的侧重点之所在了,问的是荷叶的蜡晶体“使”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什么,这就涉及到一个什么使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了,我们就应想到蜡晶体是荷叶自身具有的,是内部的,属内因,而淤泥是外在的,是外因,而问的是内因使怎么样,就应想到是内因的决定作用。

(二) 如何解主观题主观题是最能体现出能力的一道题,也是拉开差距的一道题,所以主观题不仅要做,而且要尽力做好,而有很多同学却认为只要做好客观题就行了,主观题大部分是做不来的,不如不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客观题是大部份人都会做的题,结果只做选择题的就只能得个平均分,而做主观题做的好的人则能体现出与别人的差距之所在。很多人想做主观题,但就是在看了题之后找不到从哪儿下手,读了一篇材料之后不知所云,导致不敢做,想做而不能做,做了却得不到分,出于以上种种原因,很多人就来个干脆不做了。为此,我们须想法子让学生想做,敢做,能做,且能做好。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了。下面我就我所总结出来的一些方法谈谈如何才能把主观题做好尽可能地让学生得高分。1.首先要求学生能做到用我前面所介绍的看书方法把书看熟。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读材料,归纳出材料的主体意思,把材料与课本上相关的原理的材料相联系,看与哪类的原理的材料相同或相似,就用哪一类的原理。在答题时又须注意指点学生:要按步骤来答,基本步骤应是先把材料所体现的原理完整地表述出来,接着就是方法论,然后就是用所用的原理来分析材料,再接着就是上升到我们的认识,即我们该对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如以下面一题为例来说明:有人

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孟子幼时,其母为有利于他的成长,曾三次搬家,择邻而居。请接合有关哲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分析:对这道题,我们学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之后,只要一看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就应条件性反射地想到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哲学原理。这道题就要求我们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来解。解答如下: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材料的观点认识到了外因的重要作用,但又过份地夸大了外因的作用,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内因是根据。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内因,但同时也不忽视外因,坚持内因与外因相接合的观点。2.有的题是问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并结合材料说明,这就要求学生能首先学会看材料,从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上看出一些哲学原理,同时又能通读理解材料,归纳出一些整体的哲意。并能从材料中引用相关的语句来佐证。如以下题为例: 美国一些研究机构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发达国家的白领工作,即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开始出现成规模向海外转移的趋势。世界银行中国执行董事朱光耀认为,发达国家人才外流这一现象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则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原理?结合材料说明。解析: 这段材料中有一些关键性的词句,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显著特点之一”,“新的机遇”之类,我们一看到“新阶级”这个词就应当想到我们所学的矛盾特殊性原理中的“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就应想到矛盾特殊性原理;一看到“机遇”一词我们就应想到“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这些都是一些特殊的词句,我们读材料时要能把它找出来。解答如下: 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事物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特点不一样。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特点由以前的人才流向发达国家变成流出。这下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它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靠自己的自力更生,但国外人才这些外部条件的利用却能对其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外因的作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3.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答哲学题不要求要用多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只要能把所要求的原理完整地表述出来就行,即使枯燥一点也无所谓!把所要求说明的问题目说清就行。以上就是我仅就在学习哲学时在看书,做题两方面的方法略谈一二,只能说是一管之见,其中还有诸多的不足之处,望能得到大方之家的指教是幸!

篇三:高二哲学原理总结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 (1)含义:从本义上看,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世界观看,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

界观;从方法论看,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从具体科学的角度看,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2)作用:对个人,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对具体科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对社会,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17);哲学的功能(p25) (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划分唯物唯心的标准 (4)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各自优缺点),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一次实现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

1、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掌握2个方法论) (4)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5)自然界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物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静止的特点;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作用)

2、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含义及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特点:客观性、具体的、有条件的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联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

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4)联系具有条件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5)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这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6)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2、发展观: (1)发展具有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亡。(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4)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3、矛盾观:(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关系) (2)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接,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4)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6)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及支流。(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辩证否定观和创新(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辩证否定观:含义、特点,实质 (2)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3)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p77) (5)创新的作用(p78)

四、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唯物史观、辨证为主义历史观)

1、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的基本矛盾 (3)社会发展的规律 (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5)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6)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人生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97),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及特点 (3)价值的创

造与实现(p102)

[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2、3单元,即: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原理、学生、意识、方法、我们、客观、物质、事物等方面,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相关热词搜索:高二 哲学 教学 哲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哲学试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0 版权所有 人事培训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湘ICP备14009742号-22